聂荣臻的“报国家书”

  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里,陈列着一封饱含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报国家书”,它是青年聂荣臻的初心体现,更是聂帅戎马一生的开端。

  1899年,聂荣臻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现重庆市江津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他进入外公家的私塾读书,11岁转入永川县陈食场高等小学。1917年夏,聂荣臻以优异成绩考入江津县立中学。在江津读书的日子,聂荣臻一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边开始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

  五四运动爆发后,聂荣臻积极投身爱国运动,被军阀列入“黑名单”,再也不能回校读书。同时,连年的军阀混战,让四川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聂荣臻迫切需要走出国门,学技术学本领,回国办好工业,使国家富强,实现“工业救国”。1919年12月9日,怀揣着“工业救国”的梦想,聂荣臻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的旅程。

  

 

《申报》关于聂荣臻等赴法勤工俭学起程的报道

  初到法国,聂荣臻对西方世界充满了好奇,勤于动笔的他把在法国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书信的形式报告给万里之外的父母亲人。通过一封封饱含炽热情感的家书,聂荣臻的思想跃然纸上。1920年3月18日,在给舅舅的信中写到:“……甥尝思之,闲居家庭,优游终生亦自乐也。既曰出国,则负有无穷之责任焉。对于自身,则有求生活之责任;对于家庭,则有侍父母蓄妻室之责任;对于社会,则有扶救之责任;对于国,则有利国利民之责任。故甥无时可得稍懈。”去国离家,青年聂荣臻对自己、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勤工俭学生活虽然辛苦,但丝毫不敢松懈。

  

 

哈金森橡胶厂

  聂荣臻先后进入蒙达尔纪男子公学、德洛中学、胡乃尔中学读书,进入哈金森橡胶厂、克鲁邹钢铁厂等工厂做工。常常是,进入工厂做工赚钱,有一点积蓄后回学校读书,积蓄花光又回工厂做工,反反复复,典型的勤工俭学生生活。尽管如此,聂荣臻“科技救国”的初衷始终未变。即便是在参加“争回里昂中法大学”斗争后,面临着蔡和森、陈毅等同学被遣送回国的困境时,他仍然希望回到学校读书。1921年底,因得到四川省政府的补助资金,聂荣臻进入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预科班,一年后考入化学工程系学习。

  1920年9月19日,在蒙达尔纪附近的哈金森橡胶工厂做工的四川江津籍的勤工俭学生合影。左起,前排:刁泰升、钟汝梅、魏裔真、刁泰乾、桂万年、龚灿、周子君;后排:刘宗华、唐家修、袁税伯、涂知柏、陈光耀、邓秬芳、慕君实、刘厚埃、聂荣臻。

  

 

1923年6月,沙洛瓦劳动大学中国学生合影(后排右五:聂荣臻)

  恰恰在比利时,聂荣臻的世界观初步转变,从科技救国、实业救国转变到革命方面来。在这里,“如愿以偿”的聂荣臻静下心来,仔细思考1921年留学生的三次斗争,联想到军阀混战的祖国,他开始对自己“实业救国”的愿望产生怀疑。在这里,他认真阅读《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从马克思列宁的学说中,他认识到:要想拯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使四万万同胞都能有衣有食,只有建立劳工专政,实行社会主义。

  

 

1922年6月3日,聂荣臻写给父母的家信

  1922年6月3日,在给父母的信中写到:“男也,虽不敢云以天下为己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绝非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此男素报之志,亦即男视为终身之事业也。”铮铮誓言,初心可鉴!身在异国的聂荣臻,心系着祖国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身怀着强烈的责任感、爱国心、报国情!

  

 

1922年,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四川江津籍男同学合影。左起:邓秬芳、聂荣臻、张熙、江克明(江泽民)

  22岁的聂荣臻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两个月后,经刘伯坚、熊味耕两位同学的介绍,聂荣臻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担任团执行委员会委员和训练部副主任。1923年春,由赵世炎、刘伯坚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着党团工作的增多,聂荣臻碰到了学习专业知识和进行革命工作的矛盾。在沙洛瓦劳动大学的考勤表上,曾多次注明“不大上课”。后来他干脆放弃学业,集中精力做革命工作。

  1924年9月20日,聂荣臻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0年1月到1924年9月,聂荣臻经历了四年的旅欧岁月,这一时期,是他世界观的确立期,是真正走上革命道路的起步期,是他一生革命的起点。聂荣臻,用革命的一生实践了他的殷殷报国情,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特别是为我国国防军事现代化做出了杰出贡献,成为“开国元勋,科技主帅”。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到此结束了。下期,我们将向您讲述刘伯坚的留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