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法故事|“地下尖兵”李林

  

 

上世纪20年代,李林在西安的留影

  小刀划破了脸上的皮肤,渗出了红血珠,看着镜中的自己,李林不由得觉着满意——这才像个黄包车夫。1927年8月,李林同妻子吴碧云辗转来到上海,以黄包车夫的身份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由于长相太过清秀,怕引起别人的怀疑,他毅然在自己脸上添上一道疤痕,这样便能从容自如地走街串巷。看似流离落魄,实则满载使命。

  李林的故事还要从他赴法勤工俭学讲起。

  

 

1920年,湖南邵阳籍勤工俭学生李林(左1)、贺果(右1)等在巴黎的合影

  李林(1896—1931),字智山,湖南邵阳人。1911年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后入家乡宝庆中学。经过一年的留法预备学习后,1919年10月31日,在堂兄李笏山的资助下,李林同李维汉、李富春等207名青年,登上了从上海前往法国的“宝勒加”号邮轮,历经38天、3万里的海上航程,于12月7日抵达法国,开启了勤工俭学之路。

  

 

北京华法教育会登记的《第四次赴法学名册》

  初到巴黎,囊中羞涩的李林居住在华侨协社搭设的简易帐篷里,与李维汉、李富春等30多名勤工俭学生,吃着马铃薯、空心粉、黑面包等廉价食品,一边候工,一边学习法语。

  3个月后,李林被分配到哈佛尔工厂做工,因有在国内留法预备班的做工训练,他从一开始就从事技术工种,从钳工直至车工,繁重的工作以及工头叫骂声如影随形。但是苦闷的工作并没有使他消沉下去,1920年,李林加入张昆弟、李维汉、李富春等组织成立的工学世界社,工学世界社是旅法勤工俭学生中成立最早的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团体,这个社团以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为主要任务,以“实行社会革命”为宗旨。很快,工学世界社吸纳了30多位志同道合的有志青年。

  

 

发表于《赤光》第二期的《悼列宁》

  1922年6月,在巴黎西郊的布隆涅森林召开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秘密会议,会议由周恩来、赵世炎、李维汉发起,有来自旅法、旅德和比利时三国的先进青年18人参加,在布隆涅森林的一片小空场上,他们围坐在租借来的铁折椅上,聆听了赵世炎关于会议筹备情况的报告,讨论了周恩来起草的组织章程,共同发起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李林是首批成员,他积极参加活动,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在《赤光》第二期上发表《悼列宁》一文,表达学习马列主义和参加革命斗争的决心。不久,李林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9月22日,受中共旅欧党团组织的派遣,李林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军事学习。短暂的学习经历,使他与军事结下了不解之缘。

  回国后,李林投身到大革命中。国共合作时期,受组织派遣,他于1925年10月抵达西北军,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扎实的军事知识,担任了西安中山军事学校的副校长兼教育长,主持全校日常工作。政治工作与实战教学并重,在李林的严格管理下,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很快成为“西北之黄埔”。“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李林奉陕西省委指示迅速撤离。

  1927年8月,李林带领妻子女儿辗转来到上海,任中共上海市闸北区常委兼组织部长,以人力车夫的身份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秘密发展党员。有一次,在外滩拉车,蓬头垢面、汗流浃背的他与少年时代的同窗好友唐康黎不期而遇,唐对李林的现状感到诧异,惊愕之下送给了他一笔银元。李林没有解释,将这笔钱作为党费交给了组织。在他的艰苦努力下,江北地区党的组织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仅阜宁县就发展党员60多人,成立了8个党支部、21个党小组,随着党组织和党员人数的壮大,1928年1月成立了中共阜宁县委,李林兼任书记,他成为大上海名副其实的“地下尖兵”。

  1930年冬,李林被派到中央苏区,担任彭杨军事学校副校长兼教育长。1931年6月29日,在第三次反“围剿”的芦丰战役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5岁。

  从赴法留学追寻真理到回国参加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直至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李林用一生践行了他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写下的铮铮誓言,这就是:国家兴亡事,匹夫有责任;同志和同学,长啸壮怀心。回首思故国,凭栏血沸腾;大任自天降,立志为人民。马列是真理,众志可成城;舍此无他由,指路有明灯!

  1986年5月,李林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好了,我今天的故事就到此结束了。下期,我们将向您讲述《民族的号手——任光》的故事。